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校长魏饴在2010年教学科技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0-04-16 [来源]: [浏览次数]:

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局面

(2010年4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校全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上次教学科技工作大会召开三年以来的成绩与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认清新形势,致力新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省内外一流的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下面,我受学校党委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第一部分 近三年来教学科技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5年以前,我校教学科技工作的重心在“本科院校怎么办”。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后,学校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徘徊期,随后即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三年以来,学校开始由外延扩展向加强内涵建设转型,“办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成了每一个湖南文理人最关注的问题。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行政的组织下,我们明确提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文理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始终贯彻“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学科建设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以专业发展提升学科水平”;学校相继实施“教师个人成长计划”、“教学质量工程”、“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计划”、“国家项目工程”以及“效能工程”和“民生工程”等,使我校的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首先,我们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应用专业,先后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5个本科专业;其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或重新组合,或暂停招生,截至目前,我校有41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学科涵盖合理;再次,加强了省级、校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针对性。通过几年努力,已建成12个校级以上特色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音乐学、农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已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另有光学、生物学和文艺学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国家、省、校三级重点(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来,有1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10人入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文艺学系列课程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大学语文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全校现有教授105人,副教授320人,专任教师高职比6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45人,专任教师硕博比60%。

3.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

一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实施规范化管理。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二是从课堂教学入手,实施联动管理。教务、学工、工会等多部门联合,狠抓教风、学风和考风,联合开展的“精彩一课”、“教研室听评课”等活动已走入经常化;三年来,先后有10人次获省级教学比赛奖,有6人获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三是从教学信息化入手,实施现代化管理。自主研发“教考分离试题库系统”,已实现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教考分离;改革学生注册制度,全面有效地实现了微机联网管理;2005年以来,我校连续五年获得湖南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双优考点”称号,实现了全省高校考点绝无仅有的“五连冠”。四是从实践教学入手,加强过程化管理。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家实时指导检查、电话访谈、学生座谈等措施,加强了对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同时,还对毕业论文(设计)采取了分段考核制度,确保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凝练教学成果。三年来,我们先后获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4项,其中2008、2009年省级课题立项率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榜首;在加强教学研究的同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共确定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27项;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项、省级项目58项,累计获得国家、省拨教学专项经费333.05万元。今年我校又荣获2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

三年来,我校学生在“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及征文等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4项次;计算机、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考试通过率等可比性教学指标,均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生考研录取率部分专业如化学、生物科学、自动化等在25%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5.科研能力与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年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科技部、农业部和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10项;科技研发进账经费突破1000万元。今年,我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数量80项,超过我校历年申报国家项目数量的总和;申报省自科基金和省科技厅项目90项。近期,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又在我校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承诺划拨100万元设立“省—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采取投融资方式支持我校新建综合实验大楼和研发平台;对我校争取的省级项目资金给与适当配套支持。三年来,我校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也逐年增多,论文被SCI收录83篇,EI收录135篇;被《新华文摘》等高端文科传媒转载41篇;科研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社科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以及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20多项。

6.基地平台建设进一步改善

学校加强基地平台建设,三年来,新增2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基础课示范实验室、6个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培训基地”、“科技部、教育部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4个国家级平台;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动物学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集成与光学制造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平台。

7.学术交流与学科影响进一步扩大

学校特别注重学术交流。2008年,我们借建校50周年庆典的契机先后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和国内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20多场次。2009年3月,学校还邀请到朱作言、郭光灿、林国强、陈祖煜等中科院院士在校内举办了“科学与中国”系列高水平学术讲座。同时,以求知•鉴赏•交流•励志为主题的校内大型系列文化讲座──“白马湖讲坛”也从去年11月开讲,很好地推动了我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8.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紧紧围绕“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成为学校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加强了校企合作。2008年学校与常德市人民政府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等10多个区县市、与大湖股份、华南光电(集团)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学校还先后多次与常德市科技局以及鼎城灌溪工业园区等6大工业园区举办项目对接洽谈会。三年来,我校获得地方政府、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横向研发经费1000余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小分队工作。2007年、2009年,我校两次被湖南省发改委等评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先进单位。目前,湖南省教育厅已经把我校列入11所产学研合作重点高校予以关注,并在2009年12月11日《湖南日报》作了专题报道。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教育部、教育厅、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学校工作与全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改进:一是人力资源开发还没有达到最优化配置,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仍有待加强;二是教风、学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特别缺乏,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还需进一步优化;四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产学研合作创新还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我校今后加强内涵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第二部分 今后五年教学科技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学校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们必须认清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的主要趋势:

首先,从国际层面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预测,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0~40% 时(我省现为20.4%),高等教育只能保持少数从事学科研发的学术型人才,而主要任务是着力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据美国劳工部统计,1950 年美国就业人员中具有一定技能、技术的人员占20% ,一般劳动者占60%;到2000年,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人员却上升到65% ,而一般劳动者则下降到15% 。这一人才需求的转变,对我们当今培养什么样的本科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其次,从国内高等教育形势看,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意识不断强化。根据年前张放平厅长在2010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年我省高考人数将比2008年减少约10万人,考生数在40万人左右,而且今后几年仍将维持这一水平。据此,全省高考录取率将达到80%以上!这就意味着参考者绝大部分都有希望上大学,意味着学生选择高校或者选择复读的空间增大,各校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有些高校有些专业很有可能会因为质量问题招不到学生。

再次,从毕业生就业形势看, 2006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点,通过毕业生就业反映出的矛盾就极具典型意义。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和原创性成果,制造业大国对应用型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办学模式趋同又难以有根本性的改观。”正鉴于此,教育部于2001年、2002年曾两次举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针对就业形势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问题。

二、今后五年教学科技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承传历史辉煌,谱写改革华章。已有50余年办学历史的湖南文理学院,今后五年教学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1234”,即“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对关系”、“四大战略”。具体说来,就是:围绕“发展”这条主线,狠抓“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两个重点,处理好“巩固成果与深化改革、规模拓展与内涵建设、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对关系,大力实施“名师品牌、交融创新、超前跨越、开放合作”四大战略,与时俱进,把我校办成全省同类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我们将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突破,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继续弘扬文科优势,突出发展工科,坚持工、文、理、经、法、管多学科协调发展;践行“博学弘文、明理求真”的校训,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运用21世纪大学新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校区功能和学校发展,建设现代化、园林式、开放型新校区,拓展学校办学空间,二三本并举,积极争取研究生教育,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优势学科与专业建设,增设少量社会需求的新专业,使本科专业总数稳定在45个以内,其中确保建成5个有省内外影响的省级以上的特色专业点。

──大力加强科技工作和产学研合作创新。争取年科研经费在2009年500万元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获省级以上人文社科奖和自然科技奖5项左右;取得发明专利3项左右,要有5个左右重点项目被市场转化;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每年不少于50篇;力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

──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建设。从今年开始,确保生均4项教学经费每年递增,至2015年生均4项经费要在学费收入25%的标准上有较大的提升。重点建设60门左右课程,争取3门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争取每年有2本以上教材列入省级优秀教材。

──学科专业教师队伍中硕士博士比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20%以上,重点学科在35%以上;高级职称教师中应有较大比例具有出国留学访学经历,具备国际视野;拥有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人以上;培养8~10个省级以上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

──全力实施“质量工程”,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每个在校生都享受到优质的课程资源,力争每个合格的毕业生都能实现顺利就业。

──进一步拓展与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加大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三、实现目标的措施与要求

(一)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科研高度融合,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弄清学科与专业的内涵及其关系,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作适当区分和统一规划,可以使我校的发展建设目标清晰,方案统一,措施有力。

1.为什么要提出“以学科建设为抓手”

我们之所以提出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即在于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是以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理论体系;专业则是依据社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是对学科的组织和整合。一般而言,一个专业需要多个二级学科来构建。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从学科专业大类而言,均为11个门类。11个专业门类下设二级类71个,专业249种;11个学科门类下设二级类88个,二级学科381个。可见,二级学科比专业要丰富得多,而且随着知识的创新还会不断派生。

我们之所以提出以学科建设为抓手,还在于学科与专业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建设,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两者结合的纽带就是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课程。

2.怎样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专业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三个融合”:学科研究平台(如研究所、研究基地)与专业教学平台(如教研室、实验室)的融合、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的融合、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融合。只有融合,两者才能相互促进,或者说专业建设应该包括学科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必须考虑为专业建设服务;再加上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队伍同时又是组织教学的师资队伍,因而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关注学术水平提高,更要关注教学水平的提高。一般而言,很多高校都明显存在重学科建设、轻教研室建设的倾向,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不在教研室主任岗位,学科带头人不管教研室建设,教研室主任当然也管不了学科建设。

(二)以集聚人才为核心,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高起点、大目标,我们要瞄准“大专家、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确立建设高标准师资队伍的认识高度

要认真贯彻党管人才方针,提高认识,学校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学院要成立人才工作小组,院长是本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本学院的教师进行培养提高。

2.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强度

积极落实本次大会前夕颁发的《湖南文理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为打造“大团队”奠定基础。今后几年每年引进博士20名以上。学校设立拔尖人才“大专家”引进专项经费,并将人才引进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对完不成人才引进计划的单位实行年度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对硕博比超过70%或者博士比超过35%的学院将予以重奖。

3.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学校将通过“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名师奖励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等六个人才计划,加强我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要求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都要攻读博士学位,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都要攻读硕士学位。学校每年安排300-500万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脱产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支持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出国访学,支持学术骨干做访问学者。当前,更重要的是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师资队伍建设应分不同的专业特点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条件和绩效考核指标,如对应用性强的理工专业,要从教师自身的专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参与工程项目(包括科研项目)的经历等方面,设置进入门槛和考核指标,引导和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以真正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工作。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按照上级人事部门关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搞好定编、定岗、定员及聘用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学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公开聘任的岗位聘任制度。实行任期目标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有效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对所有新进人员,实行聘任制;建立退出机制,对晋升职务后不求发展的人,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人,在岗位聘任中将实施降低岗位级别、高职低聘或转换岗位,甚至解除聘任关系。

5.进一步落实关心教师的措施硬度

对教师的关心,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政治上给予教师关心:切实加强师德和师风建设,不定时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纳和引导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或民主党派组织;二是在工作上给予教师关照:优化工作环境,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设立教授和博士工作室,积极搭建各类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在生活上给予教师关爱:学校继续坚持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学校工会要继续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学校积极争取常德市人才引进奖励的相关政策,广泛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做好高层次人才配偶或子女的安置工作。

(三)以“三基一中心”为重点,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要严格抓好“三基”,即基本规范、基础建设、基层管理。

1.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教学需要

一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的理念。我和曹书记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将继续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位校领导要定期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教学单位做专题调研,到联系学院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次。二是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今后五年,学校将确保生均4项教学经费逐年增长,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费在合格标准的基础上每年再投入600万元作为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加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

2.强化“三基”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夯实教学基础

(1)采取强力措施,落实基本规范

一是加强日常教学检查,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抽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办法,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听评课制度,规范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继续狠抓集中实践环节的深度监控和分段考核,尝试大学英语听、说单独考试,并将其在期末课程考核中的比例提高到30%-40%;三是加强考试环节管理,进一步推进教考分离,力争2年左右时间,使特色专业的全部考试课程、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建成并投入使用。

(2)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础建设

当前的重点要紧紧扣住应用型人才培养认认真真办几件实事。

一是精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蓝图。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设计动态人才培养方案,在保持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各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或方向模块课程;适当增加集中实习尤其是教师教育等专业实习比重,将能独立考核的实验课单独设置;尝试三学期制,设立一个短学期,专门用于学生个性拓展和集中实践环节教学;科学设计、优化整合实验项目,使基础课、专业课“三性”实验比重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

二是切实围绕教学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以服务地方、服务农村为重点,以校企合作研发基地建设为龙头,强化教师进修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四个基地”协同建设的机制,提升合作层次。

三是进一步夯实教研平台,凝练教改成果。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研究,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对以教研室为研究主体的教学研究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教研室凝练课题,孵化成果。

四是创立校本规划教材建设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整合与优化教材内容,编写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确保每两年推出5种左右校本特色教材并投入使用。

五是深入推进“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紧扣教学主题,强化素质拓展,切实落实“创新+创业”、“素质+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做好学生迫切需要的服务,我们要尽快为学生成才构建“四个中心”:外语与出国留学培训中心、考研培训服务中心、公职人员考试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实习实训中心。

六是多部门齐抓共管,狠抓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以规范课堂教学为重点,由教务处和教学督评中心全力配合,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促进教风建设;以端正学风为重点,由学工部、团委和教务处共同携手,完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促进学风建设;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由学工部、团委和教务处及各学院协调实施,完善考纪宣传教育和考务管理体系,推进考风建设。

(3)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基层管理

一是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严格课程管理。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评价、课程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二是建立项目建设经费分段投入制度,对于批准立项建设的项目,要求做出详实的建设规划,按项目标准与工作进度下拨经费,务求实效。三是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以省级、校级优秀教研室和示范实验室建设为示范,带动其他教研室、实验室的建设。今年开始,学校将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教研室、实验室的办公条件,并通过以奖代拨形式,加大投入。

3.提升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铸造教学品牌

继续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有较好基础的课程和团队,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以此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将投入专项经费,按照“扬优扶强”的原则加强重点建设,并拿出专项奖励资金,对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给予奖励。各个立项项目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建设思路,凝练优势和特色,打造品牌,力争形成一批新的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学团队等“国”字号品牌。

(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全力实现“弯道超车”

重点建设一定数量的品牌学科是各高校提升内涵发展水平的基本模式。今年开始,我们要以现有湖南省和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为基础,遴选5个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巩固和扩大学科比较优势,培育学科品牌,全力实现“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就是快速发展、超常规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认真做好建设规划是重点学科快速发展的前提

今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承上启下之年。首先,要按照学校的既定方针,按照一级学科“3+x”的建设思路,以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为指针,认真做好学科建设规划论证,有顺序、分层次地推进学科建设,按学科规划进行建设,按学科建设标准进行评估。这里“3+x”中的“3”是指08年学校申硕的三个学科;x则是动态的,今年我们准备确定2个一级学科,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后评估,评估后再确定是继续建设还是淘汰调整。

2.优化结构,凝练方向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

被确定为“3+x”重点建设范围的一级学科,每个学科一方面要参照《湖南文理学院重点建设一级学科评价标准》加强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按照量力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调整优化所属二级学科结构,形成以重点建设二级学科(方向)为龙头、各二级学科(方向)齐头并进的学科布局。原则上,各重点建设一级学科要合理选择重点建设和发展的4个以上的二级支撑学科或学科方向,集中优势力量,争创学科品牌。学科建设如没有自己的特色方向就是失败的!学科建设如没有自己的方向团队也是没有后劲的!

3.加强基地平台建设是重点学科开拓创新的重要保障

第一,重在抓好已有基地平台建设。我校现有国家基地平台4个,省级基地平台8个。今年,我校有2个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要接受验收,基地平台挂靠学院、基地平台负责人和首席专家都要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做好迎评准备,确保验收评估一次过关。第二,精心组织新的基地平台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在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申报工作中取得新成绩。第三,要制定和完善校级基地平台管理办法,提高校级基地平台建设水平。第四,要加强研究所建设。今年我们要对学校现有研究所进行重新核准,同时根据申报情况再新建几个有特色的研究所,充分发挥一批有实力的学术骨干在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4.加大科技奖励,培育高水平的学科成果

精心组织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申报,力争实现年初确定的国家科研立项“争十保五”的目标。科技处要加强指导,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各学院要认真组织队伍,提高申报质量。对已经立项的、要按照学校规定足额及时予以配套;对我校科技人员所取得的成果要按照新修订出台的《湖南文理学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和宣传。要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亮点项目,打造品牌基地。

5.加强学科建设管理,突出学科建设效果

学校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重点建设学科管理办法》等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坚持以评促建,全面实行学科建设带头人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建设责任,落实建设任务;强化“学科建设一把手工程”,强化各级行政组织的管理、协调与服务作用;建立和完善学科信息管理体系,推进学科管理科学化。学校将建立学科建设信息网,加大对学科建设工作及成果的宣传力度;各重点学科要建立专门的学科建设网页,及时反应学科建设的相关动态信息。

(五)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增强为地方服务的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产学研结合,三者互为促进,但研是基础,是前提;产是目标,是结果。三者结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通过产学研合作深入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我校作为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围绕社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适时设置人才市场需要的模块选修课;要坚持能力本位原则,通过全面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实践,支持学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我们要主动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企业既是研发基地、教学实习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也是学生就业基地。我们要利用产学研项目,认真实施《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学习与能力培养工作方案》。

2.鼓励学科交叉,在产学研合作中培育拳头产品,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一方面我们有必要进行校内研发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学科交叉,凝聚产学研结合力量。比如,将机械、电气、物电及计算机方面的研发人才、仪器设备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强大的机械制造与控制跨学科研发团队,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机电产品;将生物、化工相关力量进行整合,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化产品,不断满足地方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常德市绿色旅游资源与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以及生态建设和常德市文化名城建设等专题,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以上项目研究,目的在转化。近年内,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瞄准市场需求,力争有1-2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在近年内率先实现市场化、产业化,使专家个人、生产企业和学校学院均有收益。

同志们:大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设富有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我希望全校上下要以这次教学科技工作大会为契机,明确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实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新跨越而奋勇向前,再创辉煌!